中午吃什麼? An Economist Gets Lunch



中午吃什麼? 似乎是我來南科工作後放假每天問自己的問題。



號稱美食之都的台南在我念成大研究所時似乎都還算名符其實,但是因工作住在善化,實在想不到善化除了屠宰場跟啤酒廠以外的東西了。

走進善化市區,與一般小鎮無異,透天厝沿著街道而建,住商混合體式的型態,一樓店面不外乎與食衣住行相關。麵店是最沒有進入障礙的市場,但又各自主張其特色,很標準的獨佔性競爭。這邊有主張五十年老店的意麵(但加了濃濃的麻醬),有外籍新娘開的麵店(好吃但很鹹),牆上還掛著新聞報導,更多的是在地家庭的經濟來源,牛肉麵/越南河粉/鍋燒意麵,也有加盟型態例如新化排骨麵。

這是個沒有什麼知名餐廳的地方,換句話說,是個當到了這個地方一開始不知道要吃什麼的地方,也是這本書,『中午吃什麼?』作者Tyler Cowen想告訴我們他的親身經驗,如何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發現所謂『無星級』美食。

作者是天才經濟學家,十九歲就發表經濟論文,同時也是愛好美食的美食家。他透過經濟學的角度,想告訴我們如何透過一些基本常識找到一個地方美味的食物,『食物,是經濟供應與需求的產物,因此我們要找的是能夠供應新鮮食品、供應者富創意、而需求者消息靈通的地方。』

書上前幾章節主要都在述說一些選擇的方式,如何透過觀察一些跡象避開雷店。
其中一原理就是經濟學上的交叉補貼,台南為何牛肉湯所負盛名,就是因為鄰近善化屠宰場,取得新鮮肉品的成本較其他地區低,同樣甚至是更低的價格,台南就是可以超好吃(雖然我不愛吃牛)。台南另一個名產,虱目魚湯也是同樣的道理,鄰近安平學甲等地的濱海養殖漁業在清晨打撈上岸的漁獲,直接就成為我最愛的臺南式早餐。

再者,租金成本較低的地區也會讓東西變好吃,並不是說住在比較低租金地區的廚子比較厲害,而是當你付與同樣的價格給相同食物時,租金低的地方通常投入給食物本身的成本也會比較多,換句話說,花比較多心思在食物本身上。這不是絕對的標準但絕對有參考價值。現在很流行所謂的巷弄美食即為這種道理。當然,假如你很有錢,許多高檔也非常美味的餐廳,的確是林立在租金極高的一級都市,偶爾一嚐也是不錯,但是我們無法要求每餐都吃米其林料理,因此這本書應該是一本可以讓我們平常都吃到『不錯』的美食指南。

不過看這本書有個最大的缺點就是,大量以美國的角度與經驗做內容,不過作者就美國人,沒什麼好意外的,只是閱讀的時候就要自行轉換成讀者當地的情境加以理解。

後半部其實是最耐讀的章節,作者用自身經驗分析各國不同料理,除了料理本身,更進一步去了解料理背後的歷史文化,從而推敲出怎樣的地理位置或廚子能做出最棒的異國料理。

亞洲料理,如中式/泰式/越式等,在台灣也是非常普遍的異國料理,拜鄰近國家外籍人士在此工作所賜,東南亞料理,尤以泰式料理在台灣最為普遍。口味是否道地我沒這麼專業,不過就我的經驗,老闆廚子是泰國人,或老闆是泰國回來的台商,食物都還不錯,價格也不貴,比起吃瓦城或是台北市那些時尚的泰式料理CP值高很多。

越南料理在台灣也是很普遍,不過相較於泰式料理,很少成為餐廳,反而多是小吃型態,賣河粉/粉絲以及越南法國麵包等家常菜。這現象到和書中美國的狀況雷同,美國泰式料理已經被搞成時尚的泰華料理,甚至裡面賣起壽司或是複合式酒吧,但這種就敬而遠之吧!而越南料理變化不大,重點似乎在沾醬,魚露/檸檬/香料等調味才能讓無味的河粉下嚥。在美國的接受度就不如泰式來得高。

書中還有提及許多如墨西哥(鄰近美國最常被作者提及)料理/日本料理等等的一些特色。

比較有趣的是,作者提到日本複製各國料理的精緻程度一絕,巴黎有專門用日語教學的法式料理學校,因此有此一說,也許現在最厲害的法國料理在日本呢?反倒巴黎,被作者評為最不理想的用餐城市,地價高,物價高,靠觀光客維生的市中心餐廳,絕對不是好的選擇。歐洲地區都有這樣的現象,義大利/西班牙/瑞士等觀光發達的國家,轉進巷弄或郊區吧!




Related Articles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