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大蕭條還有多遠


「世界的規則永遠就是那麼幾條以利益為核心的法則,在這幾條利益規則指導下變換。如果對手描繪的是一幅美景,我們要能看到其中長期的惡果;如果對手阻礙我們想做的事,我們一定要考慮背後長遠利益,並防備對手聲東擊西讓我們上當。」



這段在序曲中的一段話,完成呈現了整本書的主幹,要說是美國的陰謀也好,策略發展也好,中國在號稱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的同時,從作者,一個股市大戶的角度分析,是否也應該好好地審視在繁華的經濟發展的糖衣下,是否藏著一顆苦果?

2008年世界性大蕭條中,走在美國次級房貸大崩盤風暴中心的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Henry M. Paulson, Jr.)是美國高盛公司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21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最繁榮的網路科技時代,時任美國財政部長的羅伯特.魯賓(Robert Edward Rubin)曾從事律師工作,後也進入美國高盛,從基層幹到董事長。


這代表什麼?

美國高層金融實戰經驗豐富,世界視角銳利,反觀中國技術官員都是學院派,嚴重缺乏實戰經驗和世界視角,這對中美金融戰爭的結果會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農業長城大軍壓境

自2000年《種子法》頒布之後,中國種子業也開始全球化下的市場化進程,敞開了中國種子市場,湧入大量跨國種子公司。外國公司在經營蔬菜、花卉等小作物成功後,立刻向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進軍。十年運作之後,外國公司已經控制了中國市場70%以上的種子來源,而且還在擴張當中。

玉米在中國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每年種植面積高達四億畝左右,和美國不相上下。美國種子在中國迅速普及,不是因為中國的種子不好,而是意識問題。
如果中國種業市場全部都用外國種子,給中國糧食安全帶來的將是毀滅性悲劇。如果連中國的葵花籽也徹底消失,在食品方面將全面成為「孟德爾小白鼠」。

美國種子必須搭配美國肥料、美國農藥、美國除草劑,其他的無效,這些都要負擔專利與技術費用,美國掌握絕對的訂價權。而更重要的是,種子不只是種子,這些種子已經在某程度上具備外匯調控的能力,按照美國戰略的總需求定價,全面控制中國的農業種植市場。
中國種子產業輸給美國,等於中國農業輸給美國,而中國農田又在房地產大興土木的開發下讓位給一幢幢的高樓,賣地的錢的確讓中國人生活水準提高了,在食品結構上肉類的消費水準提高了,又會加大動物飼料的糧食投入。糧食產業完全輸給美國後,中國的糧食產業就成了導致中國通貨膨脹的根源。
http://12582.10086.cn/main/News/Detail/8063483

进口大豆威胁非转基因生存


中國的非基因改良大豆在國外的需求應該很高,品質也相當好,但是由於中國生產大豆利潤最低,加上賣地、蓋房子的短期利益排擠,使得中國反而進口了相當高比例的國外基因改良大豆。

另一種作物:棉花。二十一世紀對人類生活影響最大的二十項工程技術中,第七項是農業機械化。產棉國用機械採收棉花是正常現象,除了中國。新疆棉農也知道這些年拾棉人力成本高升,機械化採棉必然省錢,省力。但是由於美國棉優質便宜的進口,中國棉花業成了被遺忘的產業。中國分散式的人工種植成本自然高出美國許多,而機械化的過程也相當緩慢不積極,跟種子一樣,放棄定價權利。

在美國,幾乎所有種植棉花的農場和棉花貿易商都參與期貨交易。1870年,紐約棉花交易所成立,開創了棉花期貨交易。美國棉花以期貨交易所為中心的出口定價模式,使紐約的洲際期貨交易所成為目前全球棉花最重要的訂價中心。

棉花的統治權不可能是中國的,中國、美國、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世界四大棉花產國,其中美國是最大的出口國,而中國則是最大的進口國,也是美國第一大客戶。

傳統農業體系是經歷許多世紀進化下的產物,正如之前在槍砲、病菌和鋼鐵這本書所述。本土農業的大量消失,導致全球環境與水資源被破壞,以及大量物種滅絕,而且這將是一種長期趨勢。即使小型耕種或養豬戶比產業化的企業成本較低,耗電量、水資源使用等等,但是企業會依靠銷售優勢,資金規模和政府補助,最終全部取代小農養豬戶的。就像中國本土進化種子被工業種子取代一樣。好比『當企業購併國家』這本書講到的可能性。

何不學學以色列?以色列的滴灌技術使得沙漠也能開出花朵,水資源利用率100%,而日本是30%,中國10%。按照以色列的標準,中國可以養活全球人口。

奶粉漲聲響徹雲霄

在2008年之前,中國每年進口的大包裝奶粉基本上沒有超過十五萬噸,三聚氰胺事件後,大量乳品、食品企業拒用國產大包裝奶粉,進口大包裝奶粉就這樣大規模進入中國,對中國奶業來說,是自己創造了這樣的滅頂之災。國外奶粉的大舉進入,已經對中國奶粉產業鏈構成威脅,而哺育中華民族新生命的內蒙古大草原,卻逐漸成為破壞性開採的煤礦區。毋庸置疑,政府擴張的力量,往往是通貨膨脹的原動力。

太陽能電池王國浩劫

2011年中國主要任務是全球搶煤炭,搶石油,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中國並不缺煤,只需要提高電煤價格。其實中國電纜廠產能是世界需求的1~2倍,只要開工50%就能滿足世界需求,中國電解鋁工廠只要開工70%就能滿足世界需求,但再過三五年,中國還要再增加一倍產能,政府主導的過度開發,用看的見的手影響市場的供需。

2010年以來,光電市場異常,生產商訂單爆滿,光電元件價格走高,為何中國光電企業在海外可以獲得如此巨大的訂單?因為新興光電企業是全球最大的新興「重工業汙染之王」。

面對有限的國際市場,中國企業爭先恐後的擴張,全球光電市場肯定供過於求。加上歐洲各國近兩年開始調降公共開支,降低光電產業補助,這些政策對高度依賴海外市場的光電產業幾乎滅頂。再者,中國光電企業如果繼續發展,必將推高電力的需求,連帶對煤炭和柴油的需求,而中國牛奶供應核心基地內蒙古,也將因中國光電企業對煤炭爆炸性的需求而被摧毀。再來,中國在2010年以來,缺電的事件頻傳,原因在於,電廠的煤炭是計畫性調撥的供應方式,但是由於煤炭價格升高,原本由政府主導的電煤定價機制打破,煤企更願意將煤炭放在市場上高價出售。本來不會發生的事情也會出現,政府在其中按自己的想像制定政策,人為破壞的市場自身的運作,破壞定價體制,等於人為製造通貨膨脹。政府在使出渾身解數頂住通膨的洪水時,卻又一味地人為製造通膨。

低通膨是經濟發展下去的唯一目標,只有通膨長期穩定,企業才可能形成創新環境。通膨穩定的重要環境就是小政府、大市場。也就是經濟絕對禁止政府參與,因為政府的參與會形成通膨上升和中小企業大面積虧損的架構。

網際網路吹皺一池春水

一個在中國非常成功的投資者,提出優酷網從來沒有營利的紀錄,為什麼美國投資者會傻瓜的瘋狂搶購?更可笑的是,同一部電影在優酷網要付費,在暴風影音卻是免費。如果我們站在美國囤積的三兆美元這角度來看美國對當當網、京東商城、優酷網、百度的熱捧,美國戰略目的就非常清楚。不要忘了,清朝時,洋人大賣軍火給曾國藩,也拼命賣軍火給洪秀全。

投資陷阱機關重重

2008~2009年,中國經濟增長的漂亮資料中,來自房地產和政府投資高達90%以上,而出口和居民消費已出現極不平衡的大幅波動。這就是說,2008年世界性大蕭條後,全球經濟的大通縮期間,中國出口製造業模式的利潤是不斷的追加惡性負債表的模式:

出口不行→拉動房地產→房地產不行→拉動西部大開發→中國主權債務爆發。

如果2001年以來我們一直走股市配置中國資本的道路,而不走銀行和地產去配置中國經濟的道路,2010年中國股市可能幾萬點,也不可能有機會出現惡性房價的低勞動生產率了。

現在中國經濟增長結構70%靠地產在拉動,而銀行信貸90%集中在地產業及地產相關產業。以中國地方債為例,現在規模為七兆至十兆左右。在中國銀行業內這筆貸款不歸類於地產業,但中國地方政府還地方債和地方債利息的錢100%依靠土地拍賣。所以如果中國經濟出現問題,必定出現貨幣危機加上金融危機共同爆發的同步經濟危機。

當中國經濟過分依賴房地產後,2005年美國人開始要求人民幣升值。而美國在金融全球化下完成了「去工業化」的建設,成為金融衍生產品的世界。中國在世界勞動分工中僅限於全球中基礎產業,這將是一場自我強化的失敗。
為何中國癡迷於建立大規模的外匯存底,而不是勇敢地去建立政府福利負債?當然這種政府負債是向政府公共福利轉移的模式,即免費醫療、教育、廉價住屋等等。一個國家有大規模外匯存底,意味著這國家有大量海外債權,而從世界歷史經驗來看,有大量海外債權的國家往往會變成一個很不負責任的國家,最終在全球化的進化中破產。十八世紀荷蘭共和國財富衰落的歷史,就是一個例子。當時荷蘭當政者無視荷蘭產業的惡化,只是追逐英國的債權利息和自己炫富生活,最終,荷蘭用自己的衰敗奠定了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

黃金、白銀與美元

當大部分的中國人相信黃金會帶來財富時,真理就是若聽信美國高盛和中國經濟學家所說的「共同創造美好的黃金未來」,則買黃金者將會破產。線性思維總會獲得大部分人的認同,正如1798年馬爾薩斯警告的,英國將面臨人口過剩和糧食短缺的問題。但是現在英國面對的是人口老化和營養過剩的問題,因為1798年,沒有化學肥料和電腦。

在全球化下對所有中國產業的合理資金配置才是中國人民安身立命的最好的「黃金」,否則,在全球化下資源喚回的寶貴資本,還沒來得及提高中國核心競爭力,就會變成一塊被搓來搓去的香皂,不知不覺變小。在全球化中養活中國人的農業、奶粉等民族企業才是全球化資本運作化不去的黃金。

金價上漲的核心推動力,就是中國人一致認為美元會持續下跌。現在,如果目前的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和美國經濟增長速度保持不變,中國經濟將在三十年後超過美國經濟規模。這也是一般民眾所認為的線性思考。不過在人類可知的歷史中,所有老牌帝國都會對新崛起的新興大國進行軍事或經濟打擊。現在美國在中國有大量房市和股權等投資,如果美國透過大規模拋售持有的大量房市和股權等中國投資,我們還可以組織力量去有效反擊。但是如果美國透過引誘中國人以每盎司一千三百美元的成本拼命購買大量黃金,然後透過全球黃金市場建立大量黃金空頭合約,在全力推高美元,最後全力讓黃金價格崩盤,那時就不僅是美國在黃金市場獲利幾兆美元的事情,而是在中國經濟最脆弱的時刻重創中國。

1929年的大蕭條是不同的故事,那年大蕭條對美國是不可抗拒的災難,當時購買黃金是正確的。但是2008年大蕭條是美國經濟「結構優化」的產物,美國經濟正進入高速增長週期,而2011年黃金價格就將踏上毀滅旅程。兩此本質根本不同的經濟衰退,卻用同樣的經驗購買黃金保值,是否不妥?

美元王朝風雲再起

美元貶值或許理論上可以支持美國企業的出口,可事實上,美國是對外貿易依存度最低的經濟體。美國對外貿易依存度只有10%,而中國高達70%。所以,去除能源品進口,美國的貿易赤字只佔美國經濟規模2%不到。更重要的是,美國大型企業目前手中儲備了高達近兩兆的美元現金。這樣,我們知道美元貶值實際是不利於美國國營事業的。




2010年11月4日,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宣布啟動QE2,總計將採購六千億美元的國債。同時,FED宣布維持0.25%的基準利率區間不變。美元指數從2010年11月4日近七六的低位連續幾個交易日迅速上漲。為什麼大家從中國媒體和經濟學家那聽到的是QE2將會導致美元大幅貶值,(簡單的供需法則:S↑ P↓)真實世界卻出現美元開始上漲呢?

原因是:FED的QE2政策中,六千億美元的國債計畫購買額只有4%分配給將於未來十七至三十年到期的國債。柏南克透過該政策,達到推升全球通貨膨脹的目的。因此,美國債券市場是短期債券價格上漲,長期債券下跌,使得美國長期債券收益率大幅上升。美國長期債券收益上升,迅速吸引了大量的全球資金。

全球化遊戲見微知著

要消滅或奴役一個經濟體需要一個長期的布局,局部的傷害如天災、疾病等都不能給一個經濟體致命打擊,唯有在總體的架構構成的內核裡埋下一個又一個毀滅因素,才能使之形成一個南轅北轍式的走得越快、死得越快的結局。中石油在中國經濟發展中辦也這樣的角色:國際油價一跌就拋出庫存,上漲就高位買回。如果以這種小商小販的操作理念統領一個製造業大國,這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是非常危險的。

分析任何東西的時候,首先我們要從結構中得到答案,從結構中去驗證答案,必須經過雙重論證邏輯推理,其他都是次要的。不可以單純透過圖形得出結論,而不分析結構性結果,這樣做是片面和危險的。

資本主義絕對不是為了拯救我們而存在的。他終是要獲利的,這是資本主義的生存法則,要參與市場交易就永遠不要違背資本主義的核心原則。在完成交易的過程中,收購原則總是要想盡一些辦法把價格往下砸,然後再來收購,這是一個你死我活的遊戲的基本規則。

中國的經濟情況進入了結構性勞動生產力停滯或下降,因為2008年十月份中國政府的四兆擴張政策是一場推動壟斷的中國國有企業加速度再擴張的革命,將迫使中國的中小企業加速退出市場。市場結構包括勞動生產率、美國的長期債券收益率、各國的老齡化問題以及各國的政府擴張或消滅,很重要的是,他們會基本同步、同時反映在四大市場:期貨、股票、外匯、債券市場,這四個市場所有訊息比較一致且邏輯全部互相印證了,你才可以得到真實的答案。

作者認為對於個人投資,只要注意三個市場:房地產、股票和債券。但不要去參與短線交易。

在科技發展層面,以3G,4G的通訊技術為例,在中國繼續為3G大規模投入和負債的時期,美國不僅已經進入4G時代,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場政府力量阻礙社會技術進步和中小企業推動科技進步的鮮明對比。

早在2005年,芝加哥大學金融學教授拉古拉姆就指出,全球銀行家和交易員的薪酬制度,必將鼓勵他們選擇ㄥ險高的交易機會和擴大資產槓桿比例,這將導致世界金融體系變得非常脆弱。

請問,美國Google為什麼從中國市場退出?是中國百度技術創新成功嗎?想必不是,因為從技術創新層面,Google是超越百度的。

今天的全球化最終將是一種高強度的人才儲備對抗(知識經濟的到來)。一個普通人必須透過無數的資訊進化,才能成為今天全球化所需要的人才,而這個人儲備大量意識形態的最佳時間是二十至三十年。一個人一年讀懂一百本好書,從生理、體能上說,這個人已經是非常辛苦了,而他一生最佳的進化時段也就最多讀懂三千本書。全球的好書豈止幾萬本,要看完並讀懂這些書對美國人、中國人、日本人、德國人來說都不可能做到的,所以真正的比拚,也就是在這兩千至三千本書上。而資訊的真實,是一個國家的最高使命與責任。

Google、蘋果電腦、Facebook在全力用技術創新節約美國人獲取知識的成本和社會配置的成本,他們為每個人每天節約一分鐘,兩億個美國人一天是兩億分鐘,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全球第三次大蕭條倒數計時

中國龐大的官方外匯存底只是中國向世界大量提供中國產品的計算方式。因此,中國大量貿易順差本質上只是相對中國地區大量出現產能過剩或供給過剩的問題。

我們必須了解,只有居民消費佔經濟規模的60%以上,同時經濟體必須長期擁有佔自身經濟體規模3%的貿易逆差,這樣才具備產生結構性通貨膨脹的基本條件。

所以我們必須了解中國居民消費能力研究結過性低下,中國居民消費從經濟理論和實際資料上看,根本不具備構成通貨膨脹因素的必要條件,而抗擊通貨膨脹的努力是在製造結構性大蕭條和惡性通貨緊縮的必要條件。也呼應了這本書的重要觀點是:「中國現在沒有通貨膨脹!」

閱讀完此書,衝擊不小,以往在報紙或是新聞上看到的資訊總是片面、單向的,而這本書的分析卻是站在不同角度,來回論證推演,我不能說作者沒有美國陰謀論的論調,但是這世界的確就是這樣運轉,當事情發生的時候不只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思考,也必須站在對手的思維下,就能看出一些被蒙蔽的事物。整本書的論調都在討論一個主旨:「通貨膨脹」,從農業到奶業的被控制,以及房地產跟黃金在中國的盲目熱潮,都將埋下禍根,抑或是說,是美國在經濟戰爭中暗藏的未爆彈。當然,沒必要把整本書當作聖旨或全盤接受,但是他以一個非常客觀且資料豐富的論證下,剖析整個中國在全球化市場。他澆了對中國市場充滿幻想的人一桶冷水,給了想在中國投資的人一個忠告,閱讀同時可以感受到一種挖掘寶藏或是解密的感覺。


Related Articles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