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社會學~我不是假文青!
消費社會學~我不是假文青!(上) 消費社會學~我不是假文青!(下) | |||||
東方線上 曹紹文、李釧如 | |||||
前情提要:文義青年的定義?「假文青」的刻板印象?...不斷積累的標籤讓相關的藝文行為都被輕易地歸類為假文青之累...... 另外一種層次是,這兩群人:真文青與單純嗜好喜愛者,因在某些嗜好上有交集互動,使得原先不是文青的”單純嗜好喜愛者”,可能部分耳濡目染到真文青的其他生活面向,或者進一步探索真文青常看的書、常聽的音樂、常討論的議題…等等,從自己原有的生活模式為中心,循著真文青的樣貌向外延伸觸角,試試看這究竟適不適合他們的口味。 而由於網路資訊取得或交流幾乎是沒有門檻,故造成嚐鮮與討論的人數眾多且涉入程度不一、賣弄程度不一,這樣一來就容易讓人產生負面觀感,而被貼上了「假文青」這個標籤。 類文青消費者-有為者亦若是 就生活經驗來說,被認為是假文青的人多半都是前面提到的廣義假文青,但有時候他們並不一定是蓄意讓別人覺得他是文青而有這些行為,只是某些行為看起來像是在模仿文青。但無論是有意模仿或巧合性的一致,他們與文青的生活型態有部分重疊是不爭的事實。因此他們確實與文青有所關聯,只是稱之為假文青似乎不怎麼貼切,或許從消費面進行剖析更能描述他們的輪廓,為了方便討論暫時稱為「類文青消費者」。 這群類文青消費者也可以視作一種流行現象,只不過他們的模仿對象並不是螢幕上的明星,而是文青在生活方面的品味。常被拿出來討論的各種品牌或是消費行為,大多都被認為相當具有個人風格特色,並強調設計、文化與質感。 這不但形成了此消費族群的共同特色,最重要的是他們透過消費的方式就完成文藝方面的心理滿足,而不一定真的去鑽研托爾斯泰、杜斯妥也夫斯基或卡夫卡。換句話說,這是一種文化上的即食產品,簡單、方便、吃得飽(因為胃口很小),但卻未必有太多深層的文化營養。雖然如此,這種文化即食品就跟真正的即食品一樣,的確滿足了許多人的需求。 文青不假,消費就是力量 在現在文青幾乎已經成為沒有人敢高攀的名詞,而假文青也只是充滿了諷刺的戲謔時,行為背後的理解是看清這個新族群的第一步。無論類文青消費者可以描述這群人多少百分比,但至少有2件事非常確定,就是他們一點也不假,而且,在消費上已開始展現力量。 因此,若是不管真假文青或類文青,而以生活價值觀態度傾向,運用E-ICP來定義的話,那麼15-39歲所有青年裡,文青大概有1/4強,女55%多於男45%。 文青定義= (我有閱讀小說或文學作品的習慣And我經常參觀藝文展覽、欣賞表現藝術And 我經常參加文化藝術活動以提昇生活品質)同意者 接下來我們即將討論文青消費學(待續) 後序KEVIN的自白~自己到底是不是假文青? 拿假文青這標籤來貼別人固然挺有趣,但若不小心黏到自己身上可是怎麼甩都甩不開,偏偏網路鄉民們對假文青的刻版印象又是如此森羅萬象,在消遣別人之前不禁先對於自己是不是一個假文青產生懷疑。 追根究柢,假文青的成立必須依附在「真」文青之下,並試圖讓人誤以為自己是真正的文青,否則就不存在所謂的「假」。若依照這樣的定義,很明顯我們多數人都不會是假文青,而只是另一個還沒有被客觀定調的新群體。除了以半開玩笑的方式故做幽默說說自己是假文青之外,應該沒有多少人會想要認真的說自己是個假得徹底的假文青。在面對網路上許多帶有情感偏見的刻板印象陷阱時,我們是不是能夠更有自信的跳出輿論的框架,就是影響其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關鍵。 from:http://marketing.chinatimes.com/ItemDetailPage/MainContent/05MediaContent.aspx?MMMediaType=marketing_survey&MMContentNoID=653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