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就是戒不掉

作者-Martin Lindstrom
 最近在App Store有個還蠻熱門的App前幾天我才下載來玩,叫做LOGO達人,遊戲很簡單,就是一堆局部品牌的圖示,然後你要正確的叫出這些LOGO所代表的品牌名稱,或是企業名稱。



然後在這同時我看了這本書。我就知道我被很多品牌給洗腦了。

這本書很明確的指出,包括作者本人,一位在行銷領域傑出的業界人士,曾經試圖進行一場品牌勒戒的試驗,最終宣告失敗,因為任何人在現今,脫離不了品牌的威力。

從出生,甚至還沒出生的那一刻,品牌就敲敲的在大腦中佔了一席之位,媽媽吃的東西的味道,影響了小孩未來的食物喜好,甚至媽媽懷孕時聽的歌,也會影響小孩未來長大後在iTune上下載歌曲的類型。想當然廠商很知道這點,在懷孕的媽媽身上下手,進行
行銷資源的投入根本就是一箭雙鵰。



 

世界各地的小孩認識的第一個字是什麼?錯了,不是『媽媽』或『爸爸』,而是『麥當勞』,當然,大部分的小嬰兒不會說出麥當勞這三個字,但他們一定認得那個黃色的M字招牌。

可口可樂的品牌洗腦也殺到了小嬰兒的腦袋,研究指出當寶寶開始學說話的時候,就會指著老爸的啤酒罐重複說著電視廣告的可口可樂台詞。也許小嬰兒不知道什麼叫做啤酒,但是他們看著同樣形狀的鋁罐,會直接聯想到是可樂也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恐慌,是另一個非常好的行銷手段,當時SARS橫行台灣之時,我還記得N95的口罩賣到缺貨,連我現在花三十元買一包五入的醫療用口罩,在當時也能喊價到破百元。我家裡也囤積了一些。也許用最邪惡的經濟供需理論來辯解這些價格上漲的現象讓人無法反駁,但我不相信這市場是完全競爭的。

還記得你什麼時候開始使用乾洗手這種東西的嗎?還有各式各樣的殺菌洗手乳取代了肥皂,廠商利用大環境的恐慌情境,順勢推出了一系列號稱能99.999999%抗菌的產品、洗手乳、抗菌濕紙巾、抗菌衛生紙?、抗菌洗衣精等等,只要掛上抗菌業績應該就會上升十個百分點。這種情境不禁讓人想起幾年前在台灣學界也出現同樣的現象,任何研究計畫掛上奈米,經費就會翻倍,因此從醫學、生技、甚至到資訊、電機,奈米科技似乎主宰了我們生活,沒有奈米,你的生活就不夠完善,就如同沒有抗菌,你就會生病似的。

接著前幾年又爆發了H1N1的疫情,同樣的情節又再度上演,每個人家中好像都必備了一個體溫計,廠商推出了一系列自身健康管理計畫,讓你時時刻刻監控自己的身體,以防生病,在食品方面,任何冠上添加增加免疫力的語句銷售都會翻漲。

還有甚麼比看牙醫更可怕的事了?

看了電視廣告上那刷了就流血的牙齦跟鬆動的牙床,你還不快去買這款宣稱保護牙齦的家護牙刷嗎?

聯合利華的AXE系列產品根本就行銷的經典個案,他與同門另一款Dove品牌形象的爭議又是另一件事了。不過AXE的產品開發就是針對『性』下手,從味道、個性等方面切入,創造出一系列適合各種男人的清潔及香氛產品,讓宅男噴了該款體香劑後覺得可以把到正妹,讓風流男子噴了之後覺的魅力加分,不過效果最佳的還是屬於個性害羞沉悶不知道該如何與女性相處的男性,因為他們覺得噴了AXE之後,『自信大增』,簡直跟喝酒壯膽沒兩樣。

如果告訴你所有的男人私底下都是同性戀你會不會崩潰?

你有想過A&F大露肌肉的廣告,但是他們訴求的客群大多都是異性戀呢?根據針對大腦做MRI的結果,異性戀跟同性戀對於看到身材姣好的男模廣告反應是一樣的,只是異性戀又同時的努力去否認它。但這仍然不影響廣告的成效,用男人來吸引男人,真的有效。

其他行銷手法包括同儕壓力,懷舊風、名人代言、主打健康等比較常見的方式,最後就是資料探勘了,walmart在這方面根本就領頭羊,他甚至與能夠預測罕見天災,例如地震、暴風雪、水災等的公司合作,做足了「完全資訊」然後 「預期需求」,幾年前當颶風逼近大西洋岸時,walmart找出應該囤積何種商品,結果不是手電筒,是啤酒。另一項是草莓口味夾心殼餅(Pop-Tarts),銷量攀升七倍。根據這些資料,載滿了需靠烤箱加熱的殼餅和半打裝啤酒的貨車,便疾駛各大賣場。

但最可怕的資料探勘是個人資料,沒有做任何忠誠度計畫的walmart也能透過消費者結帳的信用卡資訊,推測出你的消費偏好。你買的商品不只有上面有價格的標籤,還有一種隱性標籤,你買的商品代表你的個性、偏好,因此市場分析人員可以為你量身訂做出專屬於你的促銷計畫,然後讓你覺的巧合的可怕。(但不是巧合)

當然還包括了Facebook,Google等這些對個人隱私權的侵害而被抨擊許久的網路公司。

但消費者是聰明的,我們已經在腦中建立起對企業廣告、行銷手法的警戒區,我們不再那麼百依百順,如同大眾行銷時代那樣,大家乖乖的在電視前面接受廠商的廣告洗腦。如同怪咖時代中所說的,口碑行銷才是真正的無法預期,無法預期的政策才有效,這也是總體經濟學中Lucas的理性預期主張,類似的概念也是用在行銷。

當然,正如推薦序的標題,「無須對抗品牌,而各取所需」,做個聰明的消費者吧!


Related Articles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