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與創業精神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1)
創業精神是一種行為,而非人格特質。創業之所以「具有風險」,主要是因為只有少數人知道創業家們正在做些什麼。
經濟學家賽伊(J. B. Say)定義創業家為:將資源從生產力較低的地方轉移到生產力較高及產出較多的地方。
但實際上創業家與創業精神並不相同,開一家店並不等於創業家行為,反觀麥當勞,漢堡、薯條並非新產品,但是基於分析工作流程、標準化,提高了資源的產出,麥當勞可謂是展現出創業精神。
創業精神絕對不只侷限於經濟性機構。
美國現代大學,類似空中大學、社區大學的概念,針對一個新市場-有事業基礎、通勤者、背景差異極大的學生,改變上大學的意義。
凱因斯說:經濟學家與政治哲學家的理念,不論對錯威力都比一般所瞭解的還要大,統治世界的確是小小的他人,務實的人,他們自認為是許多智識影響的榜樣,通常是某些已故經濟學家的奴隸,強權狂人憑空聽到的聲音,根據多年前三流學者的狂言來掌政。
類似的概念是,即使應用者本人並不了解,但每一種應用事實上都是基於理論的基礎。
我最愛杜拉克的一句話在這本書上呈現
Doing something different rather than doing better what is already being done.
這正是創業家的精神。
另一個重要的概念是
創業不代表高風險
當創新的機會已然存在,在沒有比採取資源最佳化的風險更大的了。
也就是俗話說,最安全的地方就是最危險的地方,創業是機會成本最低的選擇。
再者,創業並非新創公司、小企業的專利,奇異GE、IBM、英國百貨馬克士(Marks & Spencer)、3M,都是在創新上有顯著成功的大企業。
Chapter 2 有目的的創新與創新機會的七個來源
創新市展現創業精神的特殊工具。事實上,創新活動本身創造資源。除非人們發現自然借某樣東西的用途,賦予經濟價值,否則,根本沒有所謂的資源存在。創新之前,植物如雜草、礦物僅石頭已。
在經濟體系裡,購買力,最為重要。收割機的發明者之一-賣考密克(Cyrus McCormick)發明了分期付款的制度,讓農夫得以用未來的收入購買機械,換句話說,農夫有購買農業機械的購買力。
貨櫃,在現在看起來在平常不過的東西,實為一種創新。將貨運船視為一種物料處理工具而非一艘船的認知,是一種看待物體觀念上的改變。這麼平凡的創新卻使得航運生產力提高四倍。
教科書為另一例,沒有教科書,現代教育的發展無法提供一個老師教授一班四五十人的能力。
創新並不一定要涉及技術問題,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是一個實體的東西。
德國的師徒制是一種創新;馬基維利的君王論對現代政府體制提出的看法是一種創新;日本在過去受到西方的低估,是因為一般人認為日本是模仿者,而非創新者。是一種基於技術創新的狹義看法,但是日本在門戶開放以來,進行的是一種社會創新,一種融合了自身文化的社會創新,而非全盤接受西化。
因此,創新是一個經濟性、社會性用語,而非技術性用語。
一個看起來十分偉大的創新,可能流於技術面的探討,而看似平凡的創新,如麥當勞,改變的餐廳的管理模式,是一種組織的創新,反而發展出高利潤的事業。
因此我們應該系統化的探討創新,書中名列七項創新的來源:
企業內
- 意料之外的事件
- 不一致的狀況
- 基於程序需要的創新
- 產業結構或市場結構上的改變,以出其不意的方式降臨到每個人身上。
- 人口的變動
- 認知、情緒以及意義上的改變
- 新知識
其重要性依序排下七種,再度強調,雖然基於科學的創新如此醒目,但事實上卻最不可預期的創新來源 (新知識) ,相反地,對基本改變-例如意外的成功或失敗,所進行的平庸、不惹人注意的分析,其風險與不確定性反而相當的低。
這也就是為何創新不等於風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