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化的危機

作者:Siva Vaidhyanathan
譯者:彭玲林


Google在近年來一直在大部份的人生活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當遇到問題時,我們慢慢的從去問師長,演變成去Google吧。
如同本書的封面就直接了當的告訴我們:
我們不僅將Google視為救星
夠允許它決定甚麼是重要的 甚麼是真實的

藉由Google的強大資訊整合力量以及便利性,Google也發展出越來越多業務: 像是圖片 影片 Gmail 翻譯 Picasa Youtube Map等等
並且Google公司標榜著其座右銘
「不當壞人 Don't be evil」
使我們越來越信任 依賴它,認為依靠Google所搜尋出的資訊是可以被信賴的。但我們真的能夠一味的去相信我們所Google出來的所有資訊嗎?

這本書從Google是如何的慢慢統治著整個網路世界開始切入,告訴我們Google的成長對於其他相關產業的公司以及公共設施如何產生影響。接著作者一一告訴了我們Google是用如何的手段讓我們對他產生了無比的信賴感!以及許多人已經對Google所給的訊息產生了盲目的信賴。

書中有提到一個例子 2008年9月8日 一名記者在Google的搜尋框中輸入「2008年破產」Google新聞立刻將該記者指向一家名為「南佛羅里達太陽前哨報」的報紙中的一篇文章,其中宣布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的母公司UAL申請破產保護,那個為提供報導給「彭博社」新聞服務的記者就張貼了一份簡單的警告,沒有附帶任何的報導或背景:「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申請破產保護法第十一章以削減成本。」而這份顯然在通知讀者該公司正在尋求法律保護債務人的警告就發出到了「彭博社」財經新聞網的數千名具有影響力的讀者手中。

而問題在於「太陽前哨報」的檔案並未顯示該報導的日期,因而讓Google新聞將其列入了最近或目前的報導之中。Google的電腦給了該文章一個新的日期,也就是Google的網路搜尋軟體找到該文章並編入索引的那一天:2008年9月8日。
但是那篇文章提到的UAL破產申請是發生在2002年。2006年該公司就成功脫離保護並重組。但那位記者並未企圖查證那篇報導。
也因為那位記者的那份警告大約在上午十一點在「彭博社」新聞網中快速傳遞時,恐慌的交易員賣掉了一千五百萬股的UAL股票,讓原本當日開市股價為每股12.17美元的UAL股價掉到每股3美元。

到了上午十一點十六分,「彭博社」發佈一份警告,否認UAL申請破產。股價就回升了。但是當日依舊以每股10.92美元作收,比開盤價格跌了1.38美元。這個簡單的小差錯讓UAL的股東損失了該公司市值的百分之十一˙二。
而這些航空公司並沒有做錯甚麼。就因為Google的網路搜尋軟體找到一個標示錯誤的報導。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關於我們依賴膚淺 立即的資訊,以及此種資訊的主要傳遞系統-Google
當然這並不全是Google的錯誤,但是一但我們開始盲目的依賴Google所提供給我們的訊息,那這種事情就會有可能再度發生。

在書中也有很大的篇幅在介紹GoogleMap的街景服務帶給我們生活的便利性,以及在其便利性的背後更龐大的隱私權問題。有許多人(包括我自己)也常會依靠著GoogleMap的街景服務幫我尋找某些地方時或是瞭解一個我不熟的地區,這是多麼便利的一項服務。但是這個方便的功能卻也帶來了不少令人窘困的情形。因此該如何在帶給人便利性以及兼顧個人隱私權當中找到平衡,以Google目前所做的措施是非常被動的,所以也有許多國家是禁止此服務的。

我們一直相信Google提供的資訊是客觀且中立的,但是實際上卻是再不同地方,則會出現不同得結果:當我們在美國搜尋「猶太」時會出現所有資訊而且會包含反猷的資訊,但是如果是在德國搜尋。則是甚麼反猷的資訊也看不到。而這也是因為Google的介入。
因此Google實際上並不完全是依靠其電腦演算法來決定搜尋結果的排名。

在書的最後,有提到2010年8月在一次的訪問中,Google董事長艾利克 施密特(Eric Emerson Schmidt)提出一個主張,關於使用Google的人該公司的搜尋服務以及真實世界本身之間的關係。施密特說:「大多數的人要Google告訴他們下一步該怎麼做......我們大概知道妳是誰妳關心的是甚麼你的朋友是誰。」這意味著Google這個我們經常使用的最靈活又強大的資訊過濾器可能開始過度影響我們的決定以及價值。
而為了反應我們的選擇,它將會量身定做以便能夠可靠的預測如何滿足我們既有的慾望。
到了那個時候,所有的事情將會Google化。




這本書算是我看得非常久的一本,實際上內容並不像書名如此吸引我,書中有些內容我還是很難瞭解作者想表達的意思。
作者並不是單方面的從Google的技術去探討,而是從各方面去揭開Google那個擁有友善的使用者介面,但實際上卻是充滿各種危機的怪物的面具。也提醒了我們:

儘管在我們享受Google帶給我們各種便利的同時,也要處處提防它對我們的隱私以及我們過度依賴它所帶來的傷害。

Related Articles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