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問題,解決問題的圖像思考術-餐巾紙的背後 THE BACK OF THE NAPKIN



作者-Dan Roam
譯者-韓文正






一張小小的餐巾紙,可以拿來做甚麼呢?
A. 擦掉滿嘴的油膩
B. 擦乾被濺濕的外套
C. 產生全新的營運概念




你可能無法想像,凡是商學院學生在課堂上都一定會接觸過的個案-西南航空的商業模式,就是從一張餐巾紙上所發展出來的。連續三十幾年保持獲利的競爭優勢,在2002年市值超過90億美元,這就是圖形化思考的威力。















我們都知道圖形化思考的重要,ppt投影片圖與文字80/20法則、Apple公司的圖形化UI(使用者介面)擊敗微軟Windows大受歡迎,都顯示出人們對圖像的接受度與敏銳度均高過於文字。

人類的大腦在使用上分為左右來負責訊息的記憶處理。左腦強調文字語言;右腦則是處理影像。因此,若能夠同時發揮左、右腦,透過視覺圖形與文字的聯想,發揮綜合的效果,不但能夠強化記憶,還能幫助思考。



以下是幾個國家在教育上對於圖像的使用:(來源:wiki百科)
韓國:韓國政府將心智圖的課程排入義務教育必修課程。
中國:中國在英語教材和學習上使用了心智圖。
芬蘭:在以兒童學習力強而聞名的芬蘭,也普遍教授了稱為「carta」的放射性思考的筆記方式。  

在「餐巾紙的背後」一書中,不僅教你怎麼畫出你的概念,更教你如何利用圖形化的思考來強化你的想法。

視覺化思考的好處:
1. 幫助處理繁重複雜的資料,將問題清楚呈現
2. 增加聽眾理解程度,提升表達能力。
3. 圖形化後親切有趣,加強資料吸收。
4. 協助腦力激盪,產生想法。
5. 更容易向他人推銷自己的想法。

除了視覺化,書中提到了「動手畫」。你可能會想,我完全沒有繪畫天份,還算了吧!事實上,不需要高深的繪畫技巧,只要一支筆、一張紙,再加一些最基本線條排列組合,就能發揮出意想不到的強大效果。人人都具備視覺化思考的本能,而這種能力還可以鍛鍊強化。


談到用畫圖來解決難題,書中提到了三種反應:

黑筆人:
這種人占了四分之一,「把筆給我」,態度積極。他們很愛畫圖,拿起筆就開始畫,毫不猶豫,樂在其中,不在意自己畫得好不好,畫出自己所想的事。

黃筆人:
約占一半。他們的態度猶豫,常把「我不會畫,不過呢…」掛在嘴邊,卻能在短時間內掌握別人圖中重點。喜歡看別人畫,必須受到激勵才會主動上前表演。能提出很棒的概念,口頭表達能力強,在圖中加入註解,喜歡拿文字和圖案互相對照。

紅筆人:
占了四分之一。「我不會!」對畫圖排斥,必須威脅利誘,才肯發表意見。對問題認識最為透切,但卻吝於分享。傾向用數字思考。但若拿起畫筆,有可能畫的比別人還要清晰。

無論你是哪一種人,只要願意嚐試,都能夠把這樣的思考方式變成自己的武器。

「手繪」圖形呈現的好處:
1.每個人都愛看別人畫的東西:人性、溫暖、親切。
2.手繪速度快,且容易修改:隨時回頭改善。
3.用電腦繪圖往往容易出錯:功能太強太雜,反而容易無所適從。

那,該如何視覺化思考呢?掌握視覺化思考的這整套過程,重點不在「怎麼畫」得更漂亮,而是要學習「更會看」。這是這套過程的重點所在,同時也凸顯了我們與生俱來的視覺能力。

書中提到了視覺化思考的過程:


1.觀看=蒐集+過濾 積極接收周圍視覺資訊、蒐集資料,對環境情況做大略評估。這個階段要對事情有基本的掌握,並要能夠提出問題,藉由問題來更了解整體狀況,並對下一階段做準備。初步過濾不重要的細節與雜質。






2.觀察=選擇+歸類 在觀察階段,要能夠更進一步的真對資訊來做篩選,要能夠看出整理輪廓、規律,並提出更多的問題。對於資訊,必須要能分門別類,加以歸納。

3.設想=看到沒有出現的東西 進行到設想階段,簡單來說,就是你要能在閉起眼睛時,腦中浮現將資料排列組合後,產生出新的資訊。這個階段非常重要,能否將之前得到的資訊內化成你的東西,並重新展現,將是視覺化流程的關鍵步驟。

4.展示=清楚呈現你的想法 一旦找出模式,給與意義,並重新操作這樣的資料後,就可以展現給別人看。將我們看到的東西,以最好的視覺化架構來呈現在紙上,用我們的想法來回答觀眾的問題。把想法的精華萃取出來,讓他浮上檯面。

在視覺化過程中也有,書中也提到了另外兩個工具,分別是6W、SQVID。


在這樣的視覺流程與思考工具彼此的配合下,圖形化思考的能力,就像一把瑞士刀,讓你對任何複雜的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


真心推薦這本書,讓自己具備更有效率與效能的思考技巧!

Related Articles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