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內幕 Inside Apple

作者-Adam Lashinsky


 如果討論蘋果的書不提到賈伯斯大概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這位被稱為「有生產力的自戀者」的執行長,在他去世之後,蘋果還能跟原本一樣嗎?


想必是不可能完全一樣的。

但是更重要的是,蘋果還能紅多久?用更商業的術語來說,或許是要問,蘋果還能維持他過去的競爭優勢嗎?而這樣的競爭優勢到底是什麼?

過去,賈伯斯就像是在蘋果王國中的獨裁者,一切他說了算,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確實也有能力、或者說,他似乎都是對的。獨到的眼光,以及對於藝術、設計的追求遠高過數字、分析,這種看似完全憑直覺的經營方式,幾乎完全違反了一般管理原則。

彼得.杜拉克說,這世界已然是個機構性社會,經理人的存在是必要的。但是蘋果、或是說賈伯斯本人討厭念MBA學位的人來擔任管理階層,蘋果之於賈伯斯來說,我認為不能用他來「經營」這家公司這樣的說法來陳述, 因為蘋果的存在似乎是因為賈伯斯需要。

這樣的說法或許可以從簡報軟體Keynote和默默無名的試算表軟體Numbers的比較上看出端倪。只因為賈伯斯需要簡報,簡報軟體就是因他而生的,反之,他認為全公司唯一需要用到試算表的人只有財務長而已。

當然這樣的說法的確是過於偏頗,更矛盾的是現在的執行長庫克,卻是個善於營運的試算表大師。

另一方面,蘋果的保密程度在過去也是有目共睹的,幾乎沒人有能真正了解蘋果的內部,包括在蘋果工作的人也是。

何以見得?

蘋果的保密分為外部與內部,外部當然就是在公關媒體上的保密,而內部的保密卻是更出乎意料的封閉,蘋果的員工被要求只專注在自己本身的工作上,對於其他的專案,他們不是不被允許知道,而是根本沒辦法知道!

或許,這樣矛盾的企業文化,反而使得傳統大企業中組織部門之間的爭議、衝突程度降到最低,因為在資訊完全封閉的情況下,不同專案或部門之間的人,根本沒有可以爭吵的空間,而這樣的其中一項好處是,傳統企業在執行目標導向的專案小組時,會在其他部門尋找適合的人選,而這樣的做法往往產生專案小組與原隸屬的部門之間發生衝突,使得被委任工作的人蠟燭兩頭燒,裡外不是人。但是這情況在蘋果可能就不會發生,因為一旦一個人被臨時找去執行一項計畫之後,這個人就完全不會接受到其他的訊息,宛如跳槽到其他家公司工作似的。如此也能讓員工真正專心在當下的工作上。

然而現在該問的是,蘋果在失去賈伯斯的領導之後,這些過去被嚴格執行的、被認為違反管理原則、被認為對待利害關係人上過於霸道的經營風格還能夠繼續保有效力嘛?

相較於賈伯斯,比爾蓋茲在退休之後積極於慈善事業,而賈伯斯卻認為公司的錢要拿來發揮最大的效益。然而在庫克上任之後,他卻在公司內部推出了員工慈善計畫,這是在過去不會發生的事情。


上面這張惡搞的圖片,源自於Facebook宅宅看3C的圖片,道盡了這樣的矛盾以及世人看待賈伯斯的方式。

 在失控的正向思考 一書中,提到現在許多的經理人越來越不依靠專業的判斷、理性的分析,反而走向一種偶像崇拜、宣揚教條式的領導者。我想,這樣的說法用在賈伯斯上不足為過,就好像歷史上那些帶領著眾人的獨裁者,是那種善於散播自己的信念的魅力領袖。

在書中,作者異常的不斷強調現任的執行長庫克是個來自IBM、在工作期間還修習MBA學位的管理者,其實不知道作者的用意為何,或者說,在他心中,那種來自傳統大企業如IBM、奇異(GE)、迪士尼等的專業經理人,跑來坐上蘋果CEO的位置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

這種傳統的想法,似乎在暗示著蘋果一旦失去了如此地位崇高的偶像崇拜,將會回歸「正」途。這是否也表示,企業管理上,超人氣型、藝術型但專斷的領導風格,在適當的時機以及正確的領導者判斷下,比較容易創新,達到杜拉克說的:

Doing something different rather than doing better what is already being done.

而另一種管理方式,理性、科學的數字分析,可以使企業績效改善,但卻也容易陷入創新的兩難?

在賈伯斯的時代,蘋果擁有一個重視藝術、設計的偏執CEO,但也搭配著庫克這樣理性、分析型的COO,讓賈伯斯可以不用去煩心那些他不在意的營運事務。

而現在,眾人擔心的事情的確值得深思,現在的蘋果,有哪個人能夠帶領蘋果保持新創公司的精神?畢竟,除了賈伯斯,在蘋果內的人,沒有人是創業家,即使有,也都待不久。

這樣的隱憂也需要時間來證明,究竟蘋果能夠真正顛覆傳統管理原則的束縛,還是又再次證明了一次英雄式的潮起潮落。



Related Articles

技術提供:Blogger.